网络连接错误

8项作品获奖!中国联合在浙江省城镇街区(街道)更新创新设计竞赛中荣获佳绩

发布时间: 2025-09-05 文章来源:

近日,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浙江省城乡风貌整治提升工作办公室公布了浙江省城镇街区(街道)更新创新设计竞赛获奖。中国联合工程有限公司共有8项作品获奖,分别荣获专业组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和佳作奖4项。

该竞赛以“城市更新 活力空间”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城市更新的战略部署,以及浙江省《关于全面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通过创新设计,推动城镇空间提质、功能升级,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城镇街区(街道)更新项目,以提升活力、繁荣经济、塑造品质,高水平建设美丽浙江。

中国联合高度重视此次竞赛,组织多支参赛团队深入调研各赛题城镇街区的历史文化、地域特色、居民需求等多方面情况,充分挖掘每个街区的独特魅力和发展潜力。在设计过程中,秉持创新理念,将先进的设计技术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力求打造出既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又能彰显地方特色的街区更新方案。

获奖作品

一等奖

街区类·萧西时光巡展轴

  • 项目地点:杭州市萧山区
  • 用地面积:68000㎡
  • 建筑面积:46708㎡
  • 参赛团队:李盈、孙珂轶、姚佳杰、马晓哲、朱晨涛、周慧玲、钱银宇、王嗣文

项目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市北板块,地处浙赣铁路与沪杭甬铁路交汇处,毗邻萧绍运河。地块内有萧山西站铁路、七道湾码头、仓库群工业遗址等历史文化要素,设计通过重构空间组织,打造“萧西时光巡展轴”唤醒文化认同,营造萧山西站特色IP。

“萧西时光巡展轴”以线性场地为基础,引入光轨长廊串联历史与未来。项目以铁路、码头遗存的工业文化为内核,以线性空间展开,打造以文化体验为主导,融合智慧共享、教育研学、休闲娱乐、邻里商业、创客基地的复合型历史文化体验空间,最终形成可持续、沉浸式、邻里共融的萧山西站时光文化长廊。

街区类·良渚5000+艺创园

  • 项目地点:杭州市余杭区
  • 用地面积:63319㎡
  • 建筑面积:24106㎡
  • 参赛团队:朱文婧、施泽峰、王宵凡、张梦蝶、郑羽、陈文祥、赵彧、谢亚宁

“良渚5000+艺创园”位于文化大走廊核心区域,毗邻古城遗址。项目载体是原来的长命印刷厂,厂址搬迁后这里不复昔日活力。杭州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以来,基于发扬良渚文化,带动周边文化产业联动的需要,旧厂区的存续空间得以“再激活”。

项目部分区域位于遗址保护区内,对设计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团队在前期深入调研沟通,明确底线和原则。整体设计以“重赋空间、转译文化、共生场景”为路径,重构建筑群,形成“一心两轴"的总体布局。遵循最小干预原则,提取良渚美学,重塑风貌;前置运营,植入多元场景。从空间提升,综保利用、产业升级等多个维度塑造,构筑良渚文化大走廊上“可亲可观可感的城市文化IP”,共同书写面向下一个千年的文化图景。

二等奖

街区类·良渚未来场·安溪共生岛

  • 项目地点:杭州市余杭区
  • 用地面积:200000㎡
  • 建筑面积:28000㎡
  • 参赛团队:郭晔、王记成、汤欢、洪祎丹、严佳城、王琳洁、应翔、董寒凝
  • 合作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项目依托良渚五千年文化基因、东苕溪生态资源、工业遗产空间三大基底,通过“文化基因x科技赋能x社群共生”的复合策略,助力安溪成为“正在发生的未来实验场”,实现好玩有深度、出圈有爆点的更新目标,传递“动态鲜活、可生长、可参与”的精神内核,打造跨界融合的“实验艺术型”古镇更新样本。

方案中打造了“2x街区类型、3x空间主题、1x核心模块、4x创新场景”等多个核心亮点,区别于传统古镇的“静态展示”、“网红打卡”,更聚焦“文化破圈”、“场景游戏化”、“社群自生长”。设计通过运营前置,聚焦商业休闲、生活服务等业态提升,实现有效服务、有效运营、有效投资。

三等奖

街区类•永康拖拉机厂区块更新设计

  • 项目地点:金华市永康市
  • 用地面积:200000㎡
  • 建筑面积:154200㎡
  • 参赛团队:王记成、黄瑫、张雯娟、王旭昊、梅国栋、姚彦文、宋奇峰、李鑫

项目地址为原永康拖拉机厂用地,六七十年代的厂区建筑保留完整。项目以打造新永康人的“造梦空间和乡愁家园”为愿景目标,通过整体保护更新,使原厂区成为城市五金文化中心,城市五金产业文创、科创中心和山水城一体的城市生活服务中心。

设计采用数智化先导的片区文化要素关联特征的精细化识别解析技术,提取历史层积的多样化要素及特征,确定完整的文脉牵引的保护更新体系。以“文绿融合”为核心更新理念,采用历史文化保护与低碳更新关联的新旧共生技术。项目设计中尊重历史肌理,保留原有结构特征,以凸显工业遗产的岁月痕迹,保留工业之美。强调文脉呼应,提取老厂房符号,转化为现代语汇。材料选取上追求创新与可持续性,选用低维护、可回收材质,将节能技术转化为立面肌理。

佳作奖

街区类·织补帝师巷,焕活三朝街——丽水市刘祠堂背街区改造设计

  • 项目地点:丽水市莲都区
  • 用地面积:10467㎡
  • 建筑面积:9000㎡
  • 参赛团队:田波、喻琨、陆小安、袁焱梁、陈立、黄成敏、张丹群马、王增杰、俞泽彬

刘祠堂背位于丽水历史城区莲都区,东至大众路、南临囿山路、西至中山街、北至梅山小学,始建于明嘉靖七年,曾是处州府城交通要道,是丽水唯一明清古街,2016年成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当前街区多为民居,砖木结构房屋质量差,设备管线老化、环境脏乱,存在安全隐患。

设计遵循“最大保留,最小干预”原则,修缮历史建筑,复建多处旧址,保留特色“老物件”;街区定位为丽水文旅新名片、功能复合的百年历史街区,营造浙南传统风貌意境。规划以“脉络疏通,功能织补”为理念,保留格局、打通主街巷闭环,植入现代产业,活化文旅业态,打造重现处州旧景商业市井氛围的新载体。

街区类·莓好生活 杨村客厅——邂逅草莓的纯爱之旅

  • 项目地点:杭州市建德市
  • 用地面积:18000㎡
  • 建筑面积:9943㎡
  • 参赛团队:黄征、郑南轩、方坤宇、王婧逸、黄柯

以“打造承托全国草莓交流中枢的‘莓好花园’、形成四方烟火、链产城共荣的‘杨村客厅’”为设计目标,延续国茂工业遗存肌理,建立主入口仪式感广场,打通南北景观视线通廊,划分展产学研游功能区,打造小镇中心绿色花园,采用拆、改、植、串、提的改造策略,打造成为以草莓为主题的农文旅产学研一体化园区——内置多种功能空间,包括会议展销、仓储、餐饮配套、商务洽谈、文创以及草莓温室等。

街道类·限时公园——时间维度上的城市场域编织

  • 项目地点:杭州市临平区
  • 用地面积:10000㎡
  • 建筑面积:6000㎡(地面彩绘喷涂面积)、300㎡(商业外摆区改造面积)、200米(围墙改造及优化长度)
  • 参赛团队:朴成珉、任建华、陈赟强、罗学军、尹堃、王治学、陈思、钱诗婧

项目以杭州市临平区沾丁路为例,提出“限时公园”理念,通过分时开放与弹性使用策略,打破校园、街道与社区的边界,实现公共资源的复合利用与人群行为的协同。

设计以社会学“场域”理论为框架,针对学生、家长、教师与居民的不同作息规律,重构空间与交通秩序:早晨为居民晨练,白天为学生通学与课间活动,黄昏承载家长接送与交流,夜晚转化为社区健身与休闲。方案通过围墙改造、慢行体系优化及社群共管机制,推动学校与社区共享体育馆、图书馆等资源,提升空间效率与社会价值。该设计不仅回应高密度城市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更探索了校园—社区交界更新的可推广模式,为构建开放、多元、可持续的城市生活提供新范式。

街区类•昔日兰溪-今日兰溪

  • 项目地点:金华市兰溪市
  • 用地面积:190212㎡
  • 建筑面积:73200㎡
  • 参赛团队:蔡建平、匡中付、沈则诚、鲁燕军、刘高驰、顾曈、叶继兴、刘玮

项目位于兰溪市经济开发区工业与居住组团交界的核心区域,原为华东地区最大有色金属冶炼基地(浙江华铝)。

方案聚焦“四厂房一烟囱”核心巨构:4栋300米长连续厂房(保留东侧2栋文保建筑原貌+西侧2栋改造建筑)与100米烟囱形成震撼天际线。帕提农神庙式空间体验:厂房内部高耸的混凝土柱列形成神圣的序列感,为展览、秀场提供史诗级空间载体。地下保留炼铝结构桩基,转化为下沉式咖啡餐饮空间,裸露工业构件强化历史痕迹。设计以“自然生长的工业场所”为隐喻,在呵护华铝历史基因的同时,植入现代艺文血脉,使废弃厂区蜕变为集工业旅游、时尚发布、市民休闲于一体的“兰溪新磁场”,践行“老树发新芽”的再生哲学。

此次在浙江省城镇街区(街道)更新创新设计竞赛中荣获佳绩,是对中国联合在城市更新领域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度肯定。未来,公司将继续发挥自身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参与更多的城镇更新项目,为推动我国城市建设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同时,也希望通过此次竞赛,能够与更多的同行交流合作,共同探索城镇街区更新的新路径和新方法,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而不懈努力。